联系我们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桃园大村C区16-1

联系电话: 15808898544(某总) 13888908964(某总)

E-mail:812963811@qq.com

你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青砖木门,如何留住乡愁?

作者: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6.11.02

青砖木门,如何留住乡愁?

老木门、青石板、古建筑,是很多人不可磨灭的儿时记忆。然而,随着时间的前行,这些记忆中的古村落已经慢慢消失,或被损毁破坏,或因年久失修,保护利用工作迫在眉睫。

清远历史文化悠久,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村落,自然成为清远文化的“细胞”。传统村落融自然山水、民风民俗、建筑特色为一体,承载着厚重的地域文化,寄托着人们的乡愁。近年来,一方面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另一方面传承保护古村落迎来发展春天。清远古村落有何特色、该如何挖掘传承、存在哪些困境、有哪些机遇?为此,本报策划了清远古村落“复活”之困系列报道,今日推出上篇,敬请关注。

10月18日上午,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授牌仪式在揭阳举行。经省文联、省民协组织评审专家终评认定,全省共有45个村落入选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名单。其中清远市连州大路边镇大路边村等17个村落同时列入,这也让清远成为全省成功申报数量较多的地市之一。

清远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南朝梁天监年间置清远郡以来,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后人。而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村落,便自然成为清远文化的“细胞”,见证着历经多个行政机构变迁的历史轨迹。

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认为,清远不少古村落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和欣赏价值。古村落保护应形成合力、科学保护。

古村落若逝去,还拿什么留住我们远去的乡愁?

南方日报记者 魏金锋 通讯员 范桂典

被时光遗忘的古村落

不少古村落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被人逐渐地嫌弃和遗忘

身着旗袍,或半倚墙边,或手持雨伞漫步古巷,与古村落相映成趣,显得优美高雅。中华国际旗袍协会清远分会的会员们至今还记得在上岳古村的浪漫旅程。

上岳,一个被都市人遗忘在岳山脚下的古村落,坐落在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民安墟之北约2公里,于佛冈、清新两县交界处,矩北江飞来峡不到10公里,故有诗言:“灵鹫远从天外出,瀑泉飞来峡中流”。

有着720年历史的上岳村,只是清远众多古村落的其中之一。自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置清远郡以来,清远具有悠久的建置史,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后人。而作为承载历史文化的村落,便自然成为清远文化的“细胞”,见证着历经多个行政机构变迁的历史轨迹。

近年来,清远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向省和国家申报,至今已有一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村落先后列入广东省古村落、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中国传统古村落等名单。据不完全统计,清远目前拥有的省级古村落就已经达到30个。

事实证明,这些引人瞩目的村落,在获得保护资金扶持的同时,也成为了当地发展文化、旅游等事业的重要部分,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

但是,如何平衡保护与激活,是目前不少古村镇发展时遇到的困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传统村落呈现出了一个非常尴尬的现状:由于当地村民保护意识不强,随着人口增多,昔日陈旧逼仄的旧居已经不能满足一大家子的需要,经济条件较好的原居民陆续搬离了祖屋,或者就近建起了新房。

如今,不少古村落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的孤独老人,被人逐渐地嫌弃和遗忘。而由于缺少了人的居住和维护,老房子已经经受不住岁月风雨的侵蚀,日益颓败。

由于经济条件和工作重心等因素影响,有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并没有把保护当地传统村落纳入工作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村落就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慢慢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内。

莫让乡愁变乡痛

村民收集村中各种农耕文物,在吸引城里人前来寻古怀旧的同时,又令珍贵遗产得到保护

清晨,伴随着东升的红日,古村从晨曦中苏醒过来,在朝阳的沐浴下活力无限;而当日落西山,点点灯火闪现在暗夜中,沉睡的古村又是那样的宁静而神秘,令人陶醉。

“莫让乡愁变乡痛。传统村落是地方的历史文化符号,是族群繁衍生息的载体,是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形象的一张张闪亮名片。要切实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成为当地村民、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和光荣义务,关键要树立各方强烈的保护意识。”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范桂典说。

根据清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2012年以来开展的传统村落情况调查,初步统计清远现存古村落100余处。现存的传统村落形制丰富,大多数风貌保存较为完好,富有时代特征,历史上建筑及空间格局保存完整。

中国民协副主席、广东省民协专职副主席、秘书长李丽娜认为,清远不少古村落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和欣赏价值。古村落保护应形成合力、科学保护。

不过,在清远的一些古村,珍爱文物古迹,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而近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自发兴起开办乡村记忆馆的热潮,他们收集村中各种珍贵农耕文物,在吸引城里人前来寻古怀旧的同时,又令珍贵的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传承的主体是谁?

古村落的传承主体还是村民,只有让村民热爱古村落,才会主动去保护挖掘

谈起清远古村落,不得不提的是连州市。

在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授牌仪式上,经省文联、省民协组织评审专家终评认定,全省共有45个村落入选,其中连州市便有12个,加上之前入选的丰阳古村、卿罡村、石兰寨、冲口村、马带村和白家城村,连州已有18个“广东省古村落”,成为了广东省拥有最多省级古村落的县(市)。

而提起连州古村落,不得不提一位学者,那就是中国民协会员、广东省民协理事、连州刘禹锡研究会会长曹春生。

2005年9月,曹春生的古村落研究专集《连州古村遗韵》由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引起了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古村落的重视,并开展全省古村落大普查。2006年,广东省第一次古村落普查会议在连州召开。

2007年开始,广东省连续开展了三批古村落评选。因为广东省的做法,也直接影响了全国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和评选活动。2009年,曹春生荣获“广东省民间文艺突出贡献奖”。

“申报 广东省古村落 的主要目的是抢救、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主体是当地村民,希望当地村民加强意识,为乡土 根 文化保驾护航。”曹春生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大批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厚重历史价值的古村落逐渐衰落,希望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一切力量去抢救、保护和传承。

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吴共建认为,古村落的传承主体还是村民,只有让村民热爱古村落,才会主动去保护挖掘。

对此,清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范桂典也有同感。他认为,首先要树立保护的主体意识,保护传统村落的责任主体,就是当地村民。作为后代子孙,保护好传统村落,不仅是对于族群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也是继续创造本村灿烂文化的一种责任。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如此低下的情况,仍然建起了数十甚至百余人聚居的村落,实属不易;而在今天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还眼看着村落的日益破败,的确不应该。因此,激发当地村民的保护主体意识,是保护村落文化的关键。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副教授林祖锐认为,关键抓手是公众参与机制的导入。古村落要发展好、要和谐,必须是每一个村民都参与进来,这样发展才能有后劲。如果村里的老百姓对着干,肯定不行。

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孝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第一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村民自主性。“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公司介入,村民决策。”

让古村落“活”起来

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好传统文化村落,不但有名,也有利,更有益

清新区高坟岭村的叶桂荣今年已经80岁了,这位党龄已有40年的老党员现在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义务打扫村里的卫生,“现在日子好过了,村里卫生也要跟上去,打扫卫生也锻炼了我的身体。”

今年4月,清远下发《“十三五”期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提到,在5年之内,市财政每年安排1.5亿到2亿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通过集中力量分阶段创建一批具有清远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如何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传统村落资源,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话题。

在范桂典看来,如今,随着清远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自驾游队伍的日益壮大,乡村游、农家乐方兴未艾,民宿经济异军突起,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村落,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载体。因此,保护好传统文化村落,不但有名,也有利,更有益。

近年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清远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的增长极。古村落的旅游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业内人士说,通过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的评选,能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和村民对古村落的认识,热爱才会保护,商人可以看到商机。如果不评比就像化石一样,永远处于沉睡状态。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在于规划,有的古村落建设太过于现代,显得不伦不类,那就是“好心办坏事”。

在唐孝祥看来,古村落保护目前存在不少问题,政出多门,统筹协调缺失。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重,缺乏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缺位,“加上急功近利的办事心态,难免 好心办坏事 的建设性破坏,出现昙花一现的面子工程。”

走进古村落

古村落之根在哪?

2016年7月,广东28个古村落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七部门公布2016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其中清远有4个,白家城村就是其中一个。

白家城村位于连州市东陂镇的国家五A级景区地下河附近,始建于明朝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因为战乱其祖当时从四川迁来此地安居。据说是李白的后代,因此 以李白之名为村名。

“白玉壁雕家中宝,城园桃李国良才”,在白家城祠堂墙上,记者看到这样一副对联。据村民李宗就介绍,他们祠堂的对联每年都要更新,对联由全村村民一起撰写,内容要求和本村有关,对采用了的对联给予一定的纪念品留念。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在村民中形成了争写对联的好习惯。

在“不许开场聚赌”的祖训下,村民们一直恪守遵行。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祠堂看到了村民所说的祖宗留下的碑文。或是因为年代已久,有些碑文已模糊不清。在村民指引下,记者才看清“不得开场聚赌”等字样,落款则有“道光”字样。

据村民介绍,从立碑那个年代开始,村里人都主动恪守祖训,从不聚众赌博,偶尔打打牌也不赌钱,只为娱乐。在教育子孙后代时,老人们也经常以祖训教诲他们要清白做人,认真做事。

传统文化对村民的潜移默化能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诚如白家城的祖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吴共建认为,古村落的根还在于传统文化。“我看过很多古村落,主要还是外形、结构的保护,真正的古村落挖掘还是在于文化,文化才是生命,如果没有文化就像是化石。历史文化才是古村落的生命。不然进去只有空壳,只要激活了就有生机了。”

业内人士指出,寻找古村落文化清远需要摸清家底。除了被评为广东古村落的村子外,清远还有哪些尚未被人知晓的古村落?根据古村落的定义,有一定建筑风格、民俗风情、名人故事的村落都是古村落,具有保护价值。

而在清远,少数民族风情、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宗族文化、名人故事等文化元素较多,这些都可能散落或集中在清远的某个村落,需要政府及民间人士去发掘。

滇ICP备16004647号-1 网站建设技术支持:云南酷森科技有限公司

15808898544(某总)
13888908964(某总)
812963811
留言咨询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